当人性的恶渗透着这个世界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霸凌”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,而那些从涉世未深的少年身上漫溢出来的人性的恶,令人有一种彻骨的寒意。

我们耳熟能详的《三字经》还盘旋在脑海里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的教义曾让我深信不疑。但是当权力、欲望、物质、利益在整个空间迅速膨胀了以后,那些恶劣的习气,不知道怎么就转嫁到了新生的后代们身上。

1

记得我小的时候,班上也有几个同学,总喜欢合起伙来欺负另外一个同学。欺负的方式在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,不过是语言上的攻击、在老师面前诬陷、在他的私人物品上搞恶作剧、散布莫须有的谣言。

这些看似小孩之间不懂事的细节,对一个小孩的伤害其实挺大的。小时候,我们都渴望获得认同,渴望得到尊重,渴望交更多朋友,但那些小团体的恶意中伤,总是能掀起巨浪,让许多不知情的同学,也参与到排斥和嫌弃的队伍里。

但这些并没有让我怀疑人性的善,毕竟这一切并没有达到多么恶劣的地步。也许正如电影《烈日灼心》里的那句话:“每个人心里,都有那么点小黑暗。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,还有你想象不到的恶。”我觉得那种“对付”就只是人心的阴暗面而已,如果加以引导,孩子们还是会向着“善”的方向转变。

2

但随着阅历的加深,我越来越发现,我所在的这个世界决定于我自己的这个圈子,有许多我看不到的现象,其实一直在各个角落如瘟疫一般传播滋长。

前不久,有初中男孩被一群同学逼迫在厕所吃粪事件,去年有16岁女生在教室被同学先奸后杀事件,还有女生被室友扒光衣服录视频事件。

这一切行为的出现本来是恐怖到令人发指,但随着次数的增多,到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的时候,提起来周围的人竟表现得麻木不仁。是这个社会变了,还是我们的道德底线越来越低了?

如果说杭州保姆纵火事件,体现了一个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成年女性低下的个人品质尚可解释,但这些向自己的同龄人施加暴力的孩子,还没有沾染社会的虚与委蛇,也没有经历过社会上复杂的算计,他们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无不是正义与道德,却为什么返祖一般放纵着最原始的兽欲?

3

那些以强凌弱的孩子,小小年纪就学会用钱来摆平一切。当他们犯了人神共愤的残忍罪行的时候,却妄图花钱消灾。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泯灭了,价值观是何等扭曲?

我相信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人,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的身上沾染污浊,但对于那些已经恶贯满盈、不问是非的孩子来说,家庭教育的缺席必然是他们性格塑造中的一个弱点。

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,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。——卢梭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。我一直相信言传不如身教,身边最亲近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人,孩子就会如何模仿。那个会说出“爸爸是李刚”的小孩,一定有一个骄阳跋扈、盛气凌人的权贵父亲。

4

而另外一种情况下,如果父母一味地娇惯纵容,在孩子原则性的错误上一再地退让,也最终会把无足挂齿的小错酿成难以弥补的大祸。

我一直对一件事很反感。有的蹒跚学步的小孩,如果不小心撞了桌子或者被香蕉皮绊了脚,一旁的长辈会假装生气的拍拍桌子、跺跺脚,跟小孩说“都是桌子不好”、“都是香蕉皮不好”。其实那些东西哪有什么错?

但小孩一旦学会了撇清责任,习惯于把自己犯的错归咎到别的东西上,最后态势会愈演愈烈,直到把对别人看不顺眼的事,当成碍了自己眼睛的毛病,当成别人对自己的侵犯,就会把毫无合理依据的反击当成是理所当然。

5

有一句话说得很好,聪明是一种天赋,但善良却是一种选择。

一个孩子选择行善还是作恶,最初的渊源,不得不说是来自于生养的父母、亲人。如果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引导,那么人性的恶就得以控制和净化。

每个婴儿都应该是降落凡间的天使。如果这么纯真可爱的孩子,在成长中变得面目可憎,失去了善良的本质,那么我们还剩下多少勇气来抵抗渗透到这个世界的人性的恶?如果我们连人之初的善性都难以捍卫,怎能有力量对与时俱进的邪恶势力说“不”?

家庭教育的归位是一个权重很大的救亡之道,但怎样根治人心的病,怎样为孩子们的童年创造一个更光明、更值得信仰的道德环境?也许这是我们更要慎重思考的一个命题。

0
显示验证码